2009年7月31日星期五

离开比特海一月之后,回来先感慨一下饭否



由于实习的地方没办法上网,无奈离开了比特海一个月的时间,回来之后发现这些天比特海风云变换,已经和我离开时大不一样了。

豆瓣和校内都有些不疼不痒的小改版,多少新鲜了一些。但不爽的是twitter,饭否,friendfeed这些我上网离不开的网站都被封了,twitter和friendfeed还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继续使用,但饭否的下场就比较惨了,估计公司的网线直接给拔掉了,这下不管再用什么方法也不可能连接了。

记得我在饭否上发的最后一条消息是:"才知道昨晚九十点之后我已经不着调了"日期是7月6号凌晨。这是个有纪念意义的日期,从那之后,饭否这座孤岛消失在了中国的比特海。之所以说不着调,是我在7月5号九十点钟还在诉说身边的琐事,而照饭否的传统,这时候该是对大西北那个突发事件的集体围观。

了解饭否的人都清楚,它这一劫是迟早的,在中国的网络环境中,根本就容不得像它这样的类twitter网站存在,原因很简单——信息在上面传递的太快,无法审查,无法监督。而一旦加入了审查和监督的机制,也就失去了网站最核心的价值——即快速的传递信息。饭否跟现在的society是格格不入的,不知道是饭否的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

我07年就注册了饭否,算是很早了,也不知道是通过哪个渠道知道的,看界面做的很清爽,就试着使用了。当时的饭否还很不景气,身边的人基本上都没听说过,刚注册那会我也兴奋的邀请了几个朋友,他们或者是没兴趣或者是压根没搞懂这个东西怎么用,一直到饭否宕机他们也没有谁真正把它重视起来。

在07年和08年,饭否都还是非常的生活气息的,基本上是在履行首页说明上的那个功能:“你在做什么?”其实这也是twitter,饭否这样的网站建立时的初衷,就像滔滔首页上说的“唠唠叨叨,其乐滔滔”。虽然在我看来比较无聊,但安全,靠谱。到了09年,饭否开始变味了,应该说变的五味俱全了,开始有了很多涉及政治的内容,当然唠叨和叽歪还是饭否的主流内容,但由于政治内容的敏感性并且它们在中国有着特有的猎奇效应,一旦出现,在饭否中总能快速传播。当时的绿坝,工信部,Google都是饭友们广泛讨论的热词,而这些词的背后恰是中国决策层中出现的一些荒唐事件。一批网络民主人士,像艾未未也是在这时走上了饭否,让人他们的观点更广泛的传播。饭否就这样在09年变的“离经叛道”了,最终在09年7月5日那天,在祖国的大西北发生了那件事之后,被关闭了。由于7月5日恰巧我在火车上,不知道当时的饭否是怎样的热闹,可以想象,如果饭否不是在那个时候被关闭的话,我们能第一时间通过它得到大量现场的消息和图片。


饭否在09年的这一改变和twitter的改变是一致的,最初twitter首页上写着"what are you doing?"的介绍语,还有一个说明用的视频,都是说这个网站是为了让你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发布到上边,让感兴趣的人能够知道。但是twitter的建立者也没有想到twitter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它并没有像最初设计的传递朋友在干什么的信息,而是逐渐成为了一个信息快速发送的管道,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都通过twitter第一时间的向外传播。如今twitter的介绍语已经顺应了这种改变,成为了“Share and discover what’s happening right now, anywhere in the world”。事后看来,twitter具有原创性的消息发布机制,联系人网络和开放API使它必然有这样神奇的效果,只是设计者当初并没有料到。如果饭否没有被拔网线的话,现在的介绍词估计也换掉了。饭否和twitter的这些改变应该都是进步了,也顺应了社会的需求,但有些社会需求在中国是被严格禁止的,饭否也就这样被禁止掉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