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

有关智商的思考

昨天跟莫莫提到了智商的问题,我说即便是在交大,大家的智力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至于谁真的笨这个不好说,但是谁聪明还是非常明显的。

从小学到高中老师一直都说学习成绩跟智力是没有关系的,说大家的智力其实都一样,成绩的差别只是努力多少的差别。我对老师这样的话从小一直深信不疑,并且
自己对别人也常常这样讲,但到了大学我发现老师以前只是在安慰我们,或者是想让我们相信努力的价值,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并非先天优势,只是更用功而已。

进入大学之后,当成绩不再那么重要了,似乎是跳出了这个圈子,所以有关学习的一切变得更清楚了。回顾以前学习的经历,发现智商相当大程度上还是决定成绩的。那些聪明的人学东西速度快,理解力也要强一些,所以能轻松的掌握知识。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意力的作用,人们之间的注意力差别也是相当大的,有些人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并且能集中很长的时间,而有些人根本就集中不了注意力,很快就不知道开始想什么了。注意力对学习也有着关键的影响。有些人也许并不聪明,但集中注意力的功夫了得,学东西一定也会比别人快,这时你可能会误以为ta是聪明,其实并非这么回事。只是注意力没准很大程度上也是基因决定的,所以这样的人同样很难超过。

智商高的人值得羡慕吗,至少我不会这么想。智商所能代表的东西真的太少了,只能说是你学东西快,但不代表你处理事情就快。另外我们对智商的认识往往是局限在逻辑思维上的,我们常常会称那些懂数学或物理的人聪明,其实你忽略了那些会写文章,懂音乐或绘画的人也是聪明绝顶的。一个人逻辑思维强是优点,但如果只会逻辑思维就不一定了。生活本身并不需要太多的逻辑,我们生活在一个混沌的世界,边界条件过于复杂所以不能用逻辑的方式去思考,所以会有人提出情商,一种更为真实,更贴近生活的标准,绝非先天决定,但却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后天的命运。

以前说我聪明的人很多,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什么叫聪明,从此谁再夸我聪明,我再也不相信了。巧的是晚上正好看到了美国评选的20位最聪明年轻科学家,榜首是一名华裔,维基百科上关于他的介绍摘录如下,让你知道聪明能够夸张到怎样的程度:

陶哲轩1975年7月17日-),英语名特伦斯·陶Terence Tao),小名特里Terry) ,生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是华裔澳大利亚籍数学家,主要研究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表示论


目前他与韩裔妻子劳拉(Laura)和儿子威廉(William)在洛杉矶居住。他虽然是华裔,但只会说粤语,而不会写中文



[编辑] 生平


陶哲轩的智商介于220至230之间,如此高的智商百万人中才会有一个。他在小小年纪时便展现出数学天分。陶哲轩7岁进入高中,9岁进入大学,10岁、11岁、12岁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分获铜牌、银牌、金牌,16岁获得学士学位,17岁获得硕士学位,21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从1992年1996年,他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生,指导教授是埃利亚斯·施泰因(Elias Stein)。


24岁时,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担任教授[1]。他现在为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终身数学教授。


1986年1987年1988年陶哲轩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最年轻的参赛者,依次赢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他未到13岁已赢得金牌,这项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编辑] 研究和奖项


他在2000年获颁塞勒姆奖2002年获颁博谢纪念奖,和在2003年获颁克雷研究奖,以表扬他对分析学的贡献,当中包括挂谷猜想wave map。在2005年,他获得利瓦伊·L·科南特奖(获奖者还有艾伦·克努森)。


2004年本·格林和陶哲轩发表了一篇论文预印稿,宣称证明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


2006年8月22日,他在西班牙马德里国际数学家大会获得菲尔兹奖。并于2006年8月23日国际数学家大会做了一小时报告。

2008年11月5日星期三

每个学期最容易心烦的日子

每个学期的期中都是最容易让人心烦的日子,一边上课,一边要准备考试,事情一多我就有点受不了,发篇文章聊以慰藉。

刚刚看了和菜头在他三十岁那天发的日志,挺有感触的。

我现在三十岁了,是我小时候心目中所谓的“大人”。但是现在我却空前失望,因为事情不是如我想的那样。

我现在21岁了,21岁的人生不是我想的那样,我也非常失望。今天上课老师又在说,目标明确的人才能成功,一句话更加重了我的迷茫。有目标不难,难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且一步步走向自己的目标。

事业不等于是做官或者赚钱。大部分的人无法在事业中获得成就感,所以事业不过是糊口的活计,没有必要看得太重。不要过到把糊口的事变成生活里唯一的事,那样就太悲哀了。天天十点才满身酒气的回家,权位和金钱救不了自己的肝,保证不了自己的孩子不会由于缺乏管教而成为一个废人。人世是公平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要偿还的。不要用前半辈子的个人努力,为下半辈子不停买单。

我现在好像把学习变成了生活的唯一了,似乎是件悲哀的事情。

不胡思乱想了,先熬过考试再说吧。

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

余华《兄弟》

之前同学一直给我推荐余华的《兄弟》,现在终于拿给我看了。可以说两三口气我就把上册给看完了,语言非常的幽默,情节也紧凑,拿起来之后就放不下了。

上册讲了李光头和宋钢小时候的经历,也就是书中成为兄弟的两个人。李光头没有出生就死了父亲,宋钢后来死了母亲,然后李光头的母亲和宋钢的母亲就重新组成了家庭。两个人也是在这个新的家庭中成为兄弟的。他们俩的童年正是文革的时候,父母在这期间先后死去。上册结束时,两个兄弟送走了他们的母亲,从此成了孤儿。

 李光头和宋钢有着不同的性格。李光头是个混世魔王,今日有酒今朝醉,日子过得风流潇洒,头脑也非常的精明。宋钢正相反,循规蹈矩的人,做事小心谨慎,很少犯错误。还不知道这样不同的性格给他们带来了怎样不同的经历,又会是什么样的人生,全都在下册了。

希望读完这本书能给我解答一个疑问。从小学到大学,身边也总是有着这样两种人,一种不听话,总想着歪门邪道,所以也总范错误,就像李光头。另一种很守规矩,做事小心谨慎也因此很少犯错,就像宋钢。在校园里,宋钢显然会更为得志,但是走向社会之后还会这样吗?像宋钢这样的人事事都能办好,他们的软肋到底在哪。

下册暂时还没有时间看,最近两周都有考试,囧rz。 

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

去参加了院庆

昨天去参加了院庆,倒是来了若干大牌,都是我向往之地的掌门人,但是我坐的离他们太远了,他们肯定连我的脸都没看到,别提脸熟了。

他们给我们做了演讲,演讲的人有些来自企业,有些来自研究院 ,演讲的内容也可以根据这个分成两类。来自企业的都很会煽情,把我们说的心潮澎湃,那个来自中广核的直接说,我们交大的人智商已经足够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情商就行了。正在为自己智商已经足够了而窃喜,学院派开始讲了,直接就是听不懂,然后我就开始怀疑那个广核老总讲的是不是真的啦。

比较起来,感觉还是企业那种地方更适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