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7日星期日

共/产/党的喉舌是这样工作的

      高速动车组撞上施工人员,致18死9伤——发生在1月23日的如此重大事故,直到1月25日才由国家安监总局网站用一条不足百字的简讯首先发布。这不得不让人想起此前安徽芜湖火车站内,一名女大学生被挤下铁轨致被碾压而死的惨剧,其最早公元于世的信息竟是网络论坛的一则帖子。

  1月25日,记者连夜赶到距离惨祸现场最近的黄旗堡车站,彼时一辆青岛牌照的警车正停在站外。凌晨零点,六七名铁路警察在这个已经废弃多年的4级小站内刚刚散会当记者掏出记者证就事故情况试图采访其中几位时,竟被告知“什么事故,不知道啊。”或者“我也是看了新闻才知道的,除了那个一概不知。”其实是告诉我们会上说了些什么)

  昨天,记者再次赶到事故现场,那里三名警察像保镖一样跟着记者近半个小时。他们已经在这里守了三天三夜,告诉记者是在“维护春运铁路安全”,关于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故“毫不知情”

  1月25日,在事故消息发布的当天,相关部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酿造惨剧的原因是部分施工人员提前擅自闯入危险地带施工,而对于肇事施工人员的直属单位、江苏某施工队,相关部门的表述是“具有一定资质”,但与自己的从属关系却语焉不详,几番改口。

  一天后,济南铁路局局长正式宣布,事故责任已经查明,该施工队不但伪造资质证书,更违反了铁路施工的多项规定,乃罪魁祸首。对施工队的负责人以及事故中涉嫌带头违规的施工人员,直点其名,言之凿凿,可对当初审核并接纳该施工队施工的相关单位,却只是一句“追究有关人员行政责任”轻松带过。

  昨天下午,记者得到消息,此次事故中的遇难者家属已经被接到了位于潍坊高密市的中铁十六局胶济客运专线指挥部,可当记者赶到那里时却发现,偌大的办公楼内只有一个值班人员、一个测量队队长。面对出示了记者证要求知道家属们去向的记者,两人都表示一不知道什么事故,二不知道什么家属,三不知道单位领导们都在哪里。而当记者从一楼到三楼挨个敲门时,在三楼最边上的一个办公室内,竟冲出一个满嘴酒气的男子,对拿着记者证的记者一番劈头盖脸的呵斥后,狠狠把门关上。

事故之后,责任部门失语,却由安监部门代劳,由网友代劳,由新闻媒体代劳——难道,第一时间主动发布消息,跟踪调查并配合媒体据实采访,让有责者及早自省,闻者及时自戒,真有这么难吗?

2008年1月26日星期六

要思考社会,更要爱惜自己【转】

冉云飞博客

我看你们来信都非常关心社会问题,但是很少谈自己的事,这当然令我感动,但也让我不无所失。当然,我们不熟,不宜谈过深的私人问题,但谈谈你们学生生活的趣事,读书的小心得,乃至喝酒游戏的快乐,我也是非常乐意听到的。一个不热爱自己不真正热爱生活的人,很难对社会的改良有相当之助益。那些把革命当饭吃,把自己当作不食人间烟火的职业革命家,对社会的危害,某种程度上高于一些官员。人当然非常复杂。但以我半生的阅历,有几个简单的法子,可供酌参。一是,不爱自己,不爱家人亲戚朋友者,不可能爱你,更不可能切实地爱社会爱祖国;二是,明末作家张岱一句话,我常引来作为观察人的指针。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我翻译成大白话:人没有毛病,不能和他交往,因为他是个死人;人没有兴趣爱好,不能和他交往,因为他是个冷血动物。要言之,我认为一个有趣的,生龙活虎的人,思考起社会问题来不会一根筋,也不会想到传檄而定的这样取巧的法子。

2008年1月25日星期五

我对出国的看法

上大学之初就结识了一位国际友人,由于两人臭味相投,很快变成了朋友。平时经常一起打球,自习。由于自己和他的这些交往,使我对留学生的生活了解的多一些。

我的这位朋友来自巴基斯坦,在中国学汉语的时候,老师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李智文。对于自己的名字他时常抱怨,说自己不喜欢,总说要换成谁谁谁的名字,当然只是玩笑。

有时妈妈会用羡慕的口吻述说某家孩子的出国,在以前我也会多少有些羡慕。但同李智文交往过这一年多之后,我对出国的观点已经开始慢慢的改变了。

我首先的感触就是:在自己或自己的祖国真正强大之前,作为一个外国人,永远都是弱势群体。这种弱势并不是别人会把你看扁,而是没人会真正的对你负责。就拿住宿来说吧,我们留学生住的是男女混住的宿舍。也许有些人对这种待遇求之不得,但我看来这就是不负责任之一。男女混住说来简单,其实会给宿舍的管理带来很多的麻烦。在校大学生除了睡觉以外,应该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想想看,这三分之一的大学时间都是在混乱中度过的,是对青春多么大的一种浪费。我曾经在以前的博客中写过题为《Are you fucking done?》的文章,其实就是写的留学生宿舍性生活的话题。性这种东西,一旦接触也是很容易上瘾的。所以,对于性习以为常的留学生们,其实相当一部分已经不满足宿舍里的做爱了。他们会挑些特定的时间成群结队的跑向酒吧,过一个主题为sex的夜晚。关于这个我下文还会谈。另外一个不负责是在教学上。由于有学校留学生办公室的协调,他们作弊是不会被抓的。这同样又是表面上的好事,最终害的还是他们。既然考试可以作弊,还有谁会去认真对待学习?其实除了可以作弊以外,他们相当的考试也是和我们区别对待的,也就是对他们是降低要求的,其实这也情理之中,哪个国家会煞费苦心为外国培养一流的人才。

其次就是文化的冲击。我想这些人在自己的国家,肯定不会像在这里一样肆无忌惮的上酒吧。我想这也不是“橘生淮南则为栀”的问题,如果说真是中国的文化比他们的开放,那广大的年轻人就没道理还是如此的保守了。他们远离自己的故乡,逐渐的会失去故土文化的约束,但同时又不能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而人都是有放纵自己欲望的倾向的,所以他们人格的天平就不知不觉的偏向了遵循简单快乐原则的“本我”。如果经受不住这种文化的冲击,人生的道路就要走向歪曲了。

学校最多的是韩国来的留学生,我讲的这些现象在他们身上体现的也最为明显。同学在提起这些韩国留学生时,往往会报以不屑的口吻,说他们什么都不会,就会上课睡觉,下课抽烟。不过这样的评价还是有点偏激了,不管怎么说,这么庞大的韩国留学生群体中,还是找得到努力用功的人的,无非是比例有些失调。

常常会和留学生在一起,我慢慢也开始有了个疑问:为什么那些刻苦学习的人都来自不怎么样的国家?像来自非洲的,朝鲜的,平时看到的总会是他们埋头的身影,当然我这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同学也在其中。而那些韩国人早不知道跑到哪里作乐去了。但到了头来为什么韩国的国力还是远远超过这些国家呢?并且这种势头也没有因为哪一带韩国人的颓废而被消减啊。貌似合理的答案只有一个:人才并非推动国家前进的主要动力。那动力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这个国家的思想。

2008年1月24日星期四

喉舌与职责

          

2008年1月23日星期三

家教

这学期找了份家教做,教一个台湾人,就是左下角这位。

照片中他在弹钢琴,对他来说,只要不是学习,干什么都行,哪怕是弹琴给我听。

每次上课他都要拿一包零食放在旁边,但只是放着,从来都不吃,最后一次他拿的是味曾汤。

他的包里什么都有,从祛痘膏到香水再到面膜,就是往往没有课本。

最后一次上课之前,他通宵没睡。第二天我一边讲,他一边流口水。就这样,他爸爸发火了,一气之下要把他转到台湾念书,我的教师生涯也就结束了。

就算这个意外没有发生,我下学期也不会再做了。他的家庭让我感到压抑,受不了那里的气氛。第二次离异,脾气暴躁的父亲,没有人文气息的装潢,到处都是的房地产广告,只给人两个字:利益 ……

可惜的是,他答应春节回大陆时会带怪怪的东西给我,这下已经不可能了。

2008年1月20日星期日

上行通道的梗阻

今天看了日本NHK电视台的纪录片《激×流×中×国》(原来这个词是被封的,会变成***)第一集《富人与农民工》,感触很深,发现今天的中国正如片名所说,还处于激流的激荡中,离和谐美好的日子还有着很长一段距离。

片子的机构很简单,就是把中国的富人和农民工拿来对比。但是反应的问题很深刻。看完之后我最先反应出来的就是这句话——上行通道的梗阻

这句话第一次出现是在两年之前的《南风窗》,当时的文章是反映留守儿童的生活,当同样是农民工的主题。我当时也只是感觉这句话很精辟,就记到了脑中,说实话不是很懂。

今天看了这部片子之后,没有去用力回忆,这句话自己就冒了出来,今天终于理解了。

农民工是社会底层,他们必须通过上行通道才能来到社会的高层。但是在当今的中国,这个通道是梗塞的,几乎没有给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以上升的空间。

为什么呢?

当今中国的财富已经聚集到了少数人的手中,这一小撮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正在试图建立一个封闭的圈子,试图把财富的运行封闭在其中。让他们这个圈子里的黄金越积越多,而外面的自然就会越变越少。说试图建立已经是落后的说法了,其实这样的圈子已经开始走向成熟了。就像只有少数富人才能参加的官方聚会,这些富人朋友间酒席,正是他们交流信息的平台。有了这些信息,他们就可以在商场上兴风作浪,做着无风险,同时有着巨额回报的工作。

就像片子中富人的代表,北京的亿万富翁赵晓华。他是做股票投资的,但他的投资可不想我们散户,睡觉以前还在担心明天股市的涨跌。中国的股票圈子里遍布着他的人脉,他永远能第一时间的到消息,所以永远只赚不赔。其实这还只是他生意的一小部分。他资本膨胀的真正动力应该是原始股的炒作。他凭着自己在股市的影响力来推动中国的企业上市,同时自己的公司第一时间购进原始股,任凭企业上市股价上涨十余倍,然后自己一抛了事,然后收入囊中的少说要有十几亿。而这种上市对公司来说真的能带来什么吗?对我们平常人的生活有能带来什么?片中直接描述了他推动一家公司上市的全过程。就在他同那家公司洽谈的时候,将要上市公司的老板对股市的运作都还不是很清楚。这又能指望该公司上市之后用融到的资金干些什么呢?我想像这样公司的上市,对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经济不会有任何有利的影响。无非中饱了少数富人的私囊,平添了更多的腐败。也难怪这位赵晓华先生买进一辆价值千万的英国宾利后,对车的评价只是:开着玩玩的,这就是消遣用的。真阔气,一消遣就是几千万。他们的钱来的太容易,所以他们还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暴发户

相比起富人,农民工的生活不知要辛酸到哪里去了。一年到头顶多能挣几千块钱,并且这些钱他们都舍不得花,全部寄回家里供自己的子女生活,而自己身在异乡,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片中描述的一个主人公,儿子的右手臂因为事故而残疾,手术费用要三万元。可就是这三万元,他在外工作五年都没有凑齐,只能看着儿子的病情逐渐恶化。可就在这一年,他的母亲也病了,村里的医生怀疑是脑溢血,可老人家死活不去大医院检查。因为老两口连给孙子买鞋的十块钱都拿不出来,也不想拖累自己的儿子。

儿子执意要为母亲看病,老两口都不肯,他们因此发生了争执。这时老大爷的一句话让人听起来着实不是滋味:孙子才八岁,还是给他看病要紧,着老婆子都快八十岁了,死就死去吧。我想讲道老伴的死,这位大爷坦然的背后是一颗颤抖的心。他们的日子实在是太穷了。

采访的另外一家农民工,他们有一个成绩优异的女儿。在采访的时候,她一直强调自己对知识的信仰,在她的心中,读书是她唯一的出路。那句老话,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但知道了富人们的所作所为,这句话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在上行通道梗阻的社会,如果不是有好的运气,任何东西都无法改变你的命运。因为富人们已经把这个社会为数不多的资源圈到了自己的圈子中,根本就没想到为社会的底层留下发展的空间。

归宿感

那天和同学聊天,他说上海不能给人归宿感。 听到这个词,只觉得心中一亮。

我其实也一直觉得上海给人一种不自在的感觉,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现在终于发现了,那就是归宿感

在这里生活,开始慢慢的习惯于和别人攀比,而不是专注于自己的幸福。

这个城市的节奏太快,每个人都是是过客,品尝到的多是旅途的艰辛,而非生活的温暖。

中国最低级的商人

如果对中国这几年的经济发展稍有关注的话,应该会觉得史玉柱是很适合的人选。

如果你对史玉柱这个人不熟悉,那你一定熟悉下面这段广告词: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那几年这个叫脑白金的东西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和生活,而史玉柱就是这个脑白金的幕后老板。

单看这个广告次就设计的够低级。在讲究说话内涵的中国,这句广告词严重考验着我们的审美承受力,它已经白话到了不能再白话的程度。估计脑白金这个公司目光远大,他们想把自己的市场直接开拓到我国广大的文盲队伍中,怕搞个深奥的广告词他们听不懂,可见史玉柱的用心良苦啊。不过既然你把市场范围扩的这么大,干嘛给你的东西弄那么高的价格啊。真不知道这么低级的广告词是怎么通过央视审查的,要不就是央视压根就不审查这种东西,反正它又不反共。

史玉柱是一个较早走入我视线中的商人。在我的印象中,打我开始对经济感兴趣,他也就开始被我关注了。当然都是些来自媒体的报道。没准我跟他多少有点缘份,对他的消息也颇敏感。

不知还有没有人记着,曾经在神州大地上有个叫脑黄金的东西风行一时,跟着它一起出名的还有个叫巨人集团的东西。而当年的史玉柱,就是这个名噪一时的巨人集团的老总。那个脑黄金应该是他攫取第一桶金的事业,初来乍到的他一开始没什么经验,没想到自己会这么的成功,也就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大笔花钱搞基础建设。他投资的那个巨人大厦还没完工,他就断了资金链,把自己逼到了破产。这之后就没了后文,他一下子销声匿迹,卧薪尝胆去了。

这不过了没几年,他老人家又整出个“脑白金”。光这个名字起的就足见他的低级。当年“脑黄金”,马上就来了个“脑白金”,他这么些年的反思,到头来就给产品换了一个字,马上就推向市场,你就不能再搞个有创意点的名字吗?脑钻石也好啊。

不过他一定是吸取了当年失败的教训,脑白金走向市场之后,一路稳健成长,没有再向以前一样栽跟头。看来史玉柱这些年的反思确实让他把握住了市场的脉搏。

最近史玉柱又成了媒体的红人,不过这次的消息现在被多路封杀,连论坛上的报道都已经纷纷被和谐掉了,更别提报纸杂志了,只能在博客这种现在仅存的自由媒体上流传了。难怪都说中国的记者悲惨,不是被经济强,就是被政治暴。稍稍搞出点揭露真相的文章,就要到处遭封杀。

事情缘起于《南方周末》记者写的一篇叫做《系统》的文章,详细的揭露了史玉柱旗下的网游“征途”是怎么“骗取”玩家的钱财的。伎俩又是足见低级,可是就是有那么多的人民币玩家愿意往里砸钱。这篇报道现在已经被很多的博客转载,如果感兴趣可以去搜索。一定找得到。

不过史玉柱这个人也有让人佩服的地方。他总是能在死胡同里找出一条康庄大道。从“脑白金”到“征途”都是如此。

在他投资脑白金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当时增长最快的产业无不跟电脑、网络相关。所以当时的人们想要投资的话,IT一般是首选。而保健品早已是本庭冷清。可史玉柱偏偏看好这个市场,给我们搞个脑白金出来,考验我们广大国民的抗忽悠能力。这个药到底有没有疗效咱不知道,没吃过也不敢说,不过名字听起来给人一种信不过的感觉。可是还是有那么多人没经受住考验。而当时投资电脑游戏,估计嘲笑他的人更是大有人在。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游戏产业差不多已是三国鼎立了,像盛大网络,网易这样把游戏作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已经有了自己相当稳定的客户群。可史玉柱偏偏要插一脚进来,能看好的人绝对聊聊无几。但是他本人自信倒是蛮足,依旧走自己的低级加流氓策略,从个个角落挖游戏玩家的钱。我就搞不懂了,为什么就那么多人愿意上他的当呢。现在我是真正意识到,人至贱则无敌这句话没准真蕴含着十分深刻哲理。

但是话说回来,史玉柱也有他很多过人的地方。比如说他对人性的把握,就是很多商人难以企及的。